​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声誉研究中心成立 为企业口碑支招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璐瑶 苏运生 李伟苗 发表时间:2019-01-11 22:06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苏运生 李伟苗

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口碑怎么样?“明星企业家”是否out了?1月10日,由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声誉研究中心在广州成立,同时发布《2018年度企业声誉研究报告》,聚焦2018年度近800个热点企业声誉事件,深入分析了2018年度企业声誉事件的特点,企业声誉管理的问题和趋势等。

图片3.jpg

据了解,中心还协同了腾讯集团、中国南方电网、广汽集团等大湾区的多家知名企业,汇聚了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旨在构建技术一流的企业声誉数据分析平台,打造高效互动的企业声誉传播策动中心,建设协同创新的企业品牌声誉高端智库,促进粤港澳地区企业、学界、政府之间的互动,解决企业声誉研究和管理中的重大理论难题、重大现实挑战及重大社会关切。

形势:过去一年企业舆论风险更敏感 “明星企业家”遇危机

图片4.jpg

中心根据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计算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以及新浪舆情通/微热点和上海索思提供的相关数据,对全年近800个企业声誉热点事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显示,2018年下半年,企业舆情事件数量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尤其是在临近年末时急剧升高,到12月,热点舆情事件数量暴增至全年最高水平,为同年11月事件数量的2倍以上。

报告认为,2018年政府与企业领域频频爆发公共危机事件,企业发展的风险环境整体上日趋敏感复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社会化媒体进一步普及,公众的舆论监督意识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

分析显示,过去一年,企业声誉热点事件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国际化趋势显著;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行业、制造业、金融业是发生热点事件最多的行业;负面新闻占比大,企业声誉形象风险系数高;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报告也指出,曾经,借由“明星企业家”的光环效应,许多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曝光度和美誉度,但在2018年,这一手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马云、王健林、马化腾、王石、董明珠……“明星企业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个性话语收拢大批粉丝,但2018年,连续几起企业家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将企业与明星式领导进行高度捆绑,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也有承受企业家个人人设崩塌所带来的舆论“泥石流”的风险和更难以修复的形象伤痕。

报告认为,作为企业品牌的化身和代言人,明星企业家的个人行为、品德操守乃至私人生活都会被置于社会公众的凝视之下,甚至上升到关乎整体企业的品牌声誉与社会形象的层面上来。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旦明星企业家人设崩塌或做出有违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将会迅速引起难以控制的舆论风波,可能引发对企业声誉的毁灭式打击。

分析:“口碑效应”为企业赢更多赞誉,声誉才是企业最大财富

报告对企业声誉管理的主要趋势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当前,爱国主义成企业声誉评价的关键标准,用户参与感则成为企业声誉评价中的核心要素,民生痛点与国家战略成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主要方向,自媒体成企业声誉危机曝光主要推手。

图片5.jpg

“企业不能再将自身视为独立个体,而应与国家民族‘一荣共荣、一损共损’,企业的商业活动策划也必须考虑相应的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发挥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影响力、传播力。”报告中提出建议。

报告还提出,通过用户参与机制,企业能直接将用户连接到产品的升级迭代的具体环节中,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参与感、存在感,使企业赢得更多的品牌赞誉和良好的“口碑效应”。

企业如何提高声誉?报告建议:一是善用行动传播,塑造企业家个性化形象,包括善用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积极参加高质量的峰会论坛,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等;二是利用大数据,提升企业信息发布的精准性和全面性;三是适应社群化发展趋势,提升企业传播的文化价值内涵;四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以公益服务提升企业声誉。

报告认为,对生命有敬畏之心,对科学抱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谨遵法律法规,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底线”,声誉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和实力。

编辑:Nancy
数字报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声誉研究中心成立 为企业口碑支招
金羊网  作者:张璐瑶 苏运生 李伟苗  2019-01-11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苏运生 李伟苗

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口碑怎么样?“明星企业家”是否out了?1月10日,由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声誉研究中心在广州成立,同时发布《2018年度企业声誉研究报告》,聚焦2018年度近800个热点企业声誉事件,深入分析了2018年度企业声誉事件的特点,企业声誉管理的问题和趋势等。

图片3.jpg

据了解,中心还协同了腾讯集团、中国南方电网、广汽集团等大湾区的多家知名企业,汇聚了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旨在构建技术一流的企业声誉数据分析平台,打造高效互动的企业声誉传播策动中心,建设协同创新的企业品牌声誉高端智库,促进粤港澳地区企业、学界、政府之间的互动,解决企业声誉研究和管理中的重大理论难题、重大现实挑战及重大社会关切。

形势:过去一年企业舆论风险更敏感 “明星企业家”遇危机

图片4.jpg

中心根据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计算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以及新浪舆情通/微热点和上海索思提供的相关数据,对全年近800个企业声誉热点事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显示,2018年下半年,企业舆情事件数量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尤其是在临近年末时急剧升高,到12月,热点舆情事件数量暴增至全年最高水平,为同年11月事件数量的2倍以上。

报告认为,2018年政府与企业领域频频爆发公共危机事件,企业发展的风险环境整体上日趋敏感复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社会化媒体进一步普及,公众的舆论监督意识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

分析显示,过去一年,企业声誉热点事件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国际化趋势显著;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行业、制造业、金融业是发生热点事件最多的行业;负面新闻占比大,企业声誉形象风险系数高;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报告也指出,曾经,借由“明星企业家”的光环效应,许多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曝光度和美誉度,但在2018年,这一手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马云、王健林、马化腾、王石、董明珠……“明星企业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个性话语收拢大批粉丝,但2018年,连续几起企业家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将企业与明星式领导进行高度捆绑,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也有承受企业家个人人设崩塌所带来的舆论“泥石流”的风险和更难以修复的形象伤痕。

报告认为,作为企业品牌的化身和代言人,明星企业家的个人行为、品德操守乃至私人生活都会被置于社会公众的凝视之下,甚至上升到关乎整体企业的品牌声誉与社会形象的层面上来。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旦明星企业家人设崩塌或做出有违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将会迅速引起难以控制的舆论风波,可能引发对企业声誉的毁灭式打击。

分析:“口碑效应”为企业赢更多赞誉,声誉才是企业最大财富

报告对企业声誉管理的主要趋势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当前,爱国主义成企业声誉评价的关键标准,用户参与感则成为企业声誉评价中的核心要素,民生痛点与国家战略成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主要方向,自媒体成企业声誉危机曝光主要推手。

图片5.jpg

“企业不能再将自身视为独立个体,而应与国家民族‘一荣共荣、一损共损’,企业的商业活动策划也必须考虑相应的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发挥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影响力、传播力。”报告中提出建议。

报告还提出,通过用户参与机制,企业能直接将用户连接到产品的升级迭代的具体环节中,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参与感、存在感,使企业赢得更多的品牌赞誉和良好的“口碑效应”。

企业如何提高声誉?报告建议:一是善用行动传播,塑造企业家个性化形象,包括善用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积极参加高质量的峰会论坛,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等;二是利用大数据,提升企业信息发布的精准性和全面性;三是适应社群化发展趋势,提升企业传播的文化价值内涵;四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以公益服务提升企业声誉。

报告认为,对生命有敬畏之心,对科学抱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谨遵法律法规,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底线”,声誉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和实力。

编辑:Nancy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