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成为资本市场“黄金赛道”,本土企业兆科眼科登陆港股

来源:新快报 作者:陆妍思 发表时间:2021-04-30 12:05
新快报  作者:陆妍思  2021-04-30

新快报讯 伴随着老龄化加剧、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青少年近视比例的不断攀升,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眼科市场正成为本土新型创新公司角逐的又一“黄金赛道”。4月29日,备受关注的本土眼科创新制药公司兆科眼科正式登陆港股,首日股价收报14.32港元,总市值为76.63亿港元。

两年内完成分拆融资到上市

据悉,兆科眼科为港股上市公司李氏大药厂子公司分拆,上市后,李氏大药厂国际及Coyote成为兆科眼科的主要股东。

从分拆到单独上市,兆科眼科用时不超过两年,可谓神速。在此过程中,兆科眼科一直颇受资本追捧。据招股书显示,在上市前,兆科眼科进行了2轮融资,募集金额合计1.95亿美元。B轮融资结束后,公司估值达到4.95亿美元。投资方都是活跃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大牌资本,包括TPG Asia、高瓴资本旗下Hillhouse、GIC、Orbimed、KHL等。

其中令人关注的是,兆科眼科的B轮股东里赫然出现了爱尔眼科的身影。众所周知,爱尔眼科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眼科赛道的领跑企业,名副其实的“眼中茅台”。业内人士认为,爱尔眼科和兆科眼科联手,意味着眼科市场将首次出现上下游携手并进的局面,从目前情况看来,双方在研发方面的整合,以及兆科眼科进入爱尔眼科旗下机构体系进行销售,将是双方重点探索的方向。

中国眼科用药市场前景光明

一位长期研究医药资本的专业人士分析,兆科眼科如此受资本青睐,主要是因为眼科医疗和眼科用药市场存在许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专业化门槛高,因此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成为新的黄金赛道。

数据表明,中国眼科用药市场在未来10年都将是黄金时刻。

中国眼科药物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2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3%。预计由2019年按复合年增长率18.6%进一步增长至2025年的72亿美元,及由2025年按复合年增长率22.9%增长至2030年的202亿美元。

兆科眼科所涉及的干眼症、近视以及眼底用药领域都是潜力巨大的市场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国有大量未获得充分治疗的眼科患者人群。以干眼症为例,据 Frost & Sullivan 统计,我国干眼症患者人数已从 2015 年的 2.1 亿增长至 2019 年的 2.35 亿,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2.39亿。

另一个事实是,我国眼科患者的患病率与就诊率存在巨大的不匹配现象。根据灼识的资料,2019年,中国眼部疾病总患病率远高于美国,但中国的眼科药物市场规模仅是美国的18%。高患病率,低就诊率成为中国眼科医疗的突出问题,大量未被满足的眼科药物需求也意味着我国潜力无限的眼科医疗消费市场。“随着中国诊疗技术的加强,这些潜在的用药需求至少催生出几百亿的眼科用药市场。”在兆科眼科上市发布会上,一位公立医院眼科专家对记者如是说。

资本助推中国药企创新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在专业资本的助推下,中国本土新型创新制药公司在专业领域的研发能力越来越强,成为推动中国医药创新能力升级的生力军。

兆科眼科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业务重点布局重心放在中国五大眼科适应症(就市场潜力而言)上,包括干眼症(DED)、湿性老年黄斑部病变(wAMD)、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近视及青光眼,其中的市场容量高达数百亿。

通过自主研发或者许可引进,兆科眼科已经建立包含25种候选药物管线:其中13种创新药、12种仿制药,全部在眼科领域,包括全球目前最畅销的干眼症治疗药物环孢素A的创新眼凝胶剂型,治疗近视眼的阿托品,以及治疗眼底湿性黄斑的一款创新滴眼液。

兆科眼科首席运营官柳烈奎在上市发布会上表示,此次上市将大大提升公司在眼科领域的专业化运营能力,具备充足研发资金投入在研的管线药物,提升商业化能力,随着未来几年多款眼科新药和仿制药的上市,兆科眼科将持续致力于为中国的眼科医生以及病人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柳烈奎还特别提到,兆科眼科是最早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项目。生产及研发基地坐落于大湾区战略性中心点的南沙区,短中期目标覆盖中国及东南亚各大市场,开创国际化经营新模式,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要成果。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