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零添加”暗藏哪些套路?记者走访发现→

来源:新快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4-01 21:12
新快报  作者:  2025-04-01

近日,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公布,该标准设置了两年过渡期,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同时,新标准也修改了日期标示要求,要求食品标签上以具体日期的形式标示保质期的到期日。3月31日,记者走访注意到,“零添加”并非消费者理解的不含添加物,“零蔗糖”也并非真的没有糖。

“0添加”乱象丛生

3月31日,记者走访多家大型商超注意到,目前不同品牌或品类对“零添加”定义不同,比如,这些标识字有大有小,颜色也各异,有红黄绿黑等多种颜色,其不仅出现在果冻、饼干等零食的包装上,在调味品、乳制品中也是频繁“亮相”,让消费者在选购时眼花缭乱。

仔细查看配料表里还会发现,所谓的“0添加”原来各有所指。例如,一款生抽包装正面标注“0%添加防腐剂”,实际指“不添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含量未检出。”一款红烧酱油同样标注“0添加”,实际指“0添加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三氯蔗糖、安赛蜜。”一款有机料酒包装正面为“只有4种原料 其他没了”,背面标注指“以下成分无添加:防腐剂(双乙酸钠):含量未检出。”

而且,“0添加”还有所谓的“升级版本”。个别商品标注有“真.0%添加”字样,价格也相对较高。记者查看这款酱油的配料表发现,实际为“0%添加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含量未检出 0%添加增味剂(谷氨酸钠),添加含量:0(依据T/CNFIA114)。”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同一品类,0添加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同样价格较高的一款有机酱油,不仅标注“真正0%添加”,还用明显的红字标注“只有6种原料 其他没了”字样。在包装背后,则写有“以下成分无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含量未检出。添加味精含量:0(依据T/CNFIA114)。”

食品科普作者、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此前表示,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之所以禁止“零添加”“不添加”此类声称,是因为没有必要。食品中最重要的是添加了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企业在食品标签上宣称的“零添加”,不可能涵盖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

“0糖”标注也存在误导

在记者探访中,“无糖”“0添加蔗糖”的现象也较为明显,比如饮品、乳饮料以及个别特殊人群的食品。

一款无糖黑芝麻糊,背面则标注“糖含量≤0.5ɡ/100ɡ 糖含量符合GB28050声称无糖的要求。”一款配方奶粉标注“0蔗糖添加”,在配料表中标称“蔗糖含量不大于0.5ɡ/100ɡ”;一款活性乳酸菌饮品(0蔗糖白桃乌龙味),产品标称“0蔗糖”,但配料表显示添加了食用葡萄糖。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解读指出,以某款果汁饮料为例:食品标签上写着“不添加蔗糖”,但其实蔗糖只是“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种,配料表中可能还含有果糖、果葡糖浆等。“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绝不等于产品中不含有糖,但很容易引起消费者误解。”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此前介绍。

软糖也能标注“0糖”?答案是肯定的。一款“0糖爆浆软糖”配料表显示有麦芽糖醇液,低聚异麦芽糖,木糖醇。

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对预包装食品定义中,增加了“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以计量方式销售的食品”。记者留意到,某超市在售的一款散装饼干包装上标注“0%无添加蔗糖”,配料中含有麦芽糖醇。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中规定,食品中的糖不超过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就可进行“无糖”或“不含糖”宣称。一些产品虽声称未添加蔗糖,但有研究表明,使用的其他糖类或存在更高升糖指数风险,比如食用葡萄糖、麦芽糖的升糖指数比蔗糖还高。或使用代糖类、甜味剂等的食品,超量摄入也或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为了避免误导消费者,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朱蕾此前表示,新标准强化了定量标示要求,就是要规范行业乱象,引导正确消费认知。

有营养专家即指出,不需要为“0 添加”标签买单,关注重点可放在盐、糖、脂肪的真实含量上。

面包等甜品未标注到期日

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食物过敏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为尽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此次公布的新标准要求强制标示食品中的致敏物质信息。

记者此次走访留意到,大多数商品均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新标准也修改了日期标示要求,要求食品标签上以具体日期的形式标示保质期的到期日,解决了消费者了解食品保质期“要靠算”“算不准”的难题。

此次走访时,记者注意到,有超市保质期为7天、60天的吐司面包、奶香片仅有生产日期与保质期,而未标注到期日。但在另一超市的面包区域,则全部标称了生产日期与到期日。

日常生活中如何学会看

食品标签或配料表?

首先,要区分预包装食品与农产品。所有预包装食品都有产品标签并有唯一的SC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应尽量选购管理水平较好的厂家产品,如通过ISO9000、ISO22000、HACCP等认证,一般可在产品标签上查询到此类信息,此类厂家在食材采购、加工工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都更有保障。

其次,学会看产品标签。产品名称反映食品真实属性,如纯牛乳、调制乳、发酵乳等属于乳制品,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等则属于乳饮料,可根据需要选购。配料表展示了食品成分比例,配料表中越靠前的表明该成分比例越高,比如购买粗粮面包时可选择粗粮成分在配料表中靠前的品类。从营养健康的角度讲,造成“三高”风险的是高盐、高糖、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长期过多食用有增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风险。

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由“1+4”,即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1+6”,增加的两项是糖和饱和脂肪,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人群,可少选或不选糖与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品。

编辑:柯南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