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光影 礼乐复兴“世界遗产”

来源:金羊网 作者:林清清 陶芷涵 发表时间:2018-08-22 10:21

【创新】保育·文化遗产应该“活”在生活当中

保育就是要让碉楼“活着”

上世纪初,大量碉楼人去楼空,新时代到来,如何让碉楼在“活着”?要让世界遗产“活着”,要让人好好生活在世界遗产中。对于开平碉楼的保护、保育,也有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业奖项的理念和方案。

作为世界遗产,碉楼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备受重视。从“产权不变,政府代管”焕发新生的立园,到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的“仓东计划”,每一座碉楼都在持续着自己的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曾屡遭日本铁蹄蹂躏的开平立园,日渐荒芜,建筑实体与本土文化均遭受损失。当时碉楼的主人大多已移居国外,产权并非政府所有,连维修都难以进行。开平政府首创了“产权不变,政府代管”的管理模式,寻访业主,由业主委托政府维修和管理。1999年10月10日,谢维立遗孀谢余瑶琼女士在美国与开平市人民政府互订合约,委托开平市人民政府代管50年。开平立园经修葺后对外开放,2002年被评为“AAAA”级景区,每年可接待游客数十万。

“开平碉楼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地方政府加大了保护和改造力度。”站在游客络绎不绝的开平自立村瑞石楼下,广东开平碉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黄总开心地告诉记者,当地农行第一时间上门和他们沟通,很快就提供了一套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积极提供贷款支持。据悉,为了支持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升级改造,当地农业银行则提供了4亿元授信额度支持开平碉楼与村落升级改造,金融活水的注入为碉楼的保护利用带来了长远而强劲的动力。

香港大学博士,五邑大学副教授,“仓东计划”发起人  谭金花

对于碉楼群,政府并非只是单纯托管,而是积极地进行与国际接轨的改建保育新尝试。“‘仓东计划’是绝佳的案例。”张国雄对此十分熟悉,“它的方式应该是未来侨乡的建筑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育的一个方向。”上世纪80年代起,仓东村村民纷纷移民海外,这个昔日辉煌的村落变得破败凋零。2011年,谭金花团队对村落进行了修复。2015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


重现碉楼的礼乐生活

6月稻花初香,仓东又响起琴韵。“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已经十年,所以“第二届仓东古琴鉴赏交流会”也特别声势浩大。不仅有二十人阵容的南箫王郭家班,还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广州古茶琴舍团队诗意十足的场景古琴演奏。于田野间榕树头雅集,于民居切磋,于祠堂演出。每年一度,每次两天的琴人雅集,在六百多年历史的仓前村里举行。百年碉楼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似乎都在琴箫呼应中变得温润。

7月盛夏蝉鸣,“2017仓东贯通古今生活体验营”的小学生们,到百年碉楼群里来“接地气”,认识传统村落格局和祖先文化。跟村民学习扎作传统纸花、制作传统糕点,了解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壁画灰雕艺术,还能学习传统的中空24墙砌墙方法。

其实,这样贯穿古今的生活体验,在仓东计划实施以来就没间断过。“一类是村民自己在祠堂举办的各种宴会活动,一类是仓东教育基地举办的活动,其中都有本村人和外来志愿者的参与。”“仓东计划”发起人、五邑大学副教授谭金花博士,在羊城晚报记者到访时,还在一边平整村内一块空地,打算复原原先的村中小花园。

七夕夜,大学生建造工作坊学员在仓东秉文祠堂与村民一起过传统“慕仙”活动,村长谢雪暖说:“几十年来仓东的慕仙活动都没有这么热闹过!”春节煮开灯酒,祠堂的寿宴喜宴等煮餐;日常里,仓东村民在榕树头唱民歌,在夫人庙“净地”和“做香功”……“不仅是仪式或劳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信仰。”谭金花说,“这种公共参与,是社区凝聚力与亲和力的来源。”

在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的周末,白天,有古琴社雅集;傍晚,有榕树头歌咏。“榕树头旁的稻田边,夏天傍晚风吹稻谷十分惬意,可以看日落,办音乐会,过真正简朴愉悦的乡野生活。”年青一代的仓东村人谢振润,是古琴爱好者,如今也辞去老师的职业,成为仓东计划中的其中一员。

“对于年青一代,仓东教育基地可以帮助他们整理对于地方文化保护的意识和理解。”仓东计划的骨干黄淑瑜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村中不同碉楼建筑特色。

“文化遗产应该活在生活当中,我们保护的,不仅是村中独栋华丽的建筑,而是反映当地生活的整个村落的历史和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村人的生活方式,力图保存地方精神。文化遗产的保育不是凝固历史,拒绝改变。”这是谭金花在采访中反复对羊城晚报记者强调的观点。

日出日落,岭南乡野,一幢幢碉楼在日光月色的勾勒下,人出人进的生活中,曾经斑驳的墙面,焕发着人气和生机。

1  2  3  4  


编辑:Nancy
数字报

碉楼光影 礼乐复兴“世界遗产”

金羊网  作者:林清清 陶芷涵  2018-08-22

【创新】保育·文化遗产应该“活”在生活当中

保育就是要让碉楼“活着”

上世纪初,大量碉楼人去楼空,新时代到来,如何让碉楼在“活着”?要让世界遗产“活着”,要让人好好生活在世界遗产中。对于开平碉楼的保护、保育,也有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业奖项的理念和方案。

作为世界遗产,碉楼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备受重视。从“产权不变,政府代管”焕发新生的立园,到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的“仓东计划”,每一座碉楼都在持续着自己的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曾屡遭日本铁蹄蹂躏的开平立园,日渐荒芜,建筑实体与本土文化均遭受损失。当时碉楼的主人大多已移居国外,产权并非政府所有,连维修都难以进行。开平政府首创了“产权不变,政府代管”的管理模式,寻访业主,由业主委托政府维修和管理。1999年10月10日,谢维立遗孀谢余瑶琼女士在美国与开平市人民政府互订合约,委托开平市人民政府代管50年。开平立园经修葺后对外开放,2002年被评为“AAAA”级景区,每年可接待游客数十万。

“开平碉楼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地方政府加大了保护和改造力度。”站在游客络绎不绝的开平自立村瑞石楼下,广东开平碉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黄总开心地告诉记者,当地农行第一时间上门和他们沟通,很快就提供了一套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积极提供贷款支持。据悉,为了支持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升级改造,当地农业银行则提供了4亿元授信额度支持开平碉楼与村落升级改造,金融活水的注入为碉楼的保护利用带来了长远而强劲的动力。

香港大学博士,五邑大学副教授,“仓东计划”发起人  谭金花

对于碉楼群,政府并非只是单纯托管,而是积极地进行与国际接轨的改建保育新尝试。“‘仓东计划’是绝佳的案例。”张国雄对此十分熟悉,“它的方式应该是未来侨乡的建筑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育的一个方向。”上世纪80年代起,仓东村村民纷纷移民海外,这个昔日辉煌的村落变得破败凋零。2011年,谭金花团队对村落进行了修复。2015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


重现碉楼的礼乐生活

6月稻花初香,仓东又响起琴韵。“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已经十年,所以“第二届仓东古琴鉴赏交流会”也特别声势浩大。不仅有二十人阵容的南箫王郭家班,还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广州古茶琴舍团队诗意十足的场景古琴演奏。于田野间榕树头雅集,于民居切磋,于祠堂演出。每年一度,每次两天的琴人雅集,在六百多年历史的仓前村里举行。百年碉楼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似乎都在琴箫呼应中变得温润。

7月盛夏蝉鸣,“2017仓东贯通古今生活体验营”的小学生们,到百年碉楼群里来“接地气”,认识传统村落格局和祖先文化。跟村民学习扎作传统纸花、制作传统糕点,了解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壁画灰雕艺术,还能学习传统的中空24墙砌墙方法。

其实,这样贯穿古今的生活体验,在仓东计划实施以来就没间断过。“一类是村民自己在祠堂举办的各种宴会活动,一类是仓东教育基地举办的活动,其中都有本村人和外来志愿者的参与。”“仓东计划”发起人、五邑大学副教授谭金花博士,在羊城晚报记者到访时,还在一边平整村内一块空地,打算复原原先的村中小花园。

七夕夜,大学生建造工作坊学员在仓东秉文祠堂与村民一起过传统“慕仙”活动,村长谢雪暖说:“几十年来仓东的慕仙活动都没有这么热闹过!”春节煮开灯酒,祠堂的寿宴喜宴等煮餐;日常里,仓东村民在榕树头唱民歌,在夫人庙“净地”和“做香功”……“不仅是仪式或劳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信仰。”谭金花说,“这种公共参与,是社区凝聚力与亲和力的来源。”

在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的周末,白天,有古琴社雅集;傍晚,有榕树头歌咏。“榕树头旁的稻田边,夏天傍晚风吹稻谷十分惬意,可以看日落,办音乐会,过真正简朴愉悦的乡野生活。”年青一代的仓东村人谢振润,是古琴爱好者,如今也辞去老师的职业,成为仓东计划中的其中一员。

“对于年青一代,仓东教育基地可以帮助他们整理对于地方文化保护的意识和理解。”仓东计划的骨干黄淑瑜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村中不同碉楼建筑特色。

“文化遗产应该活在生活当中,我们保护的,不仅是村中独栋华丽的建筑,而是反映当地生活的整个村落的历史和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村人的生活方式,力图保存地方精神。文化遗产的保育不是凝固历史,拒绝改变。”这是谭金花在采访中反复对羊城晚报记者强调的观点。

日出日落,岭南乡野,一幢幢碉楼在日光月色的勾勒下,人出人进的生活中,曾经斑驳的墙面,焕发着人气和生机。

1  2  3  4  


编辑:Nancy
新闻排行版